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检察风云

宜兴紫砂陶刻妙窥

,元末明初的紫砂传器就有铭刻,但只是记载,无从考证。明蔡司霪《荠园丛话》里记载道:“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当时俗称壶为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由此形成了紫砂陶刻的先河。时至明万历年间,制壶艺人署名落款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形式。此后,制器者和爱好者日渐追求紫砂器皿上的书法绘画和铭刻趣味,钟情紫砂的书画名人、金石大家、文人骚客纷纷介入其中,促进了紫砂陶刻工艺的发展。明代的时大彬制六角壶壶底镌“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二行楷书,《阳羡茗陶录》记载他“镌壶款时,初请能书者落墨,以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贴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曼生壶的文化现象,在宜兴紫砂陶刻史上最具成就、且最具影响者莫过于清代嘉、道年间的陈曼生。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
<<上一页  下一页>>

jcfy20140841
jcfy20140841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检察风云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