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目标
今天的国企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愿意改革的。期待案例创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频频考察民营企业,并会见民营企业家,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呼声,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强调,这是否意味着民营经济的春天到来了?王忠明表示,这是一定的。当全社会从良知层面关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一方面国民经济会更加有活力,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民营经济本身健康发展。有时候,舆论导向歪了,也会导致微观主体的行为走歪。如果民营企业做得再好也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信任,那它就会破罐子破摔从而偏离轨道。正确的政策导向出来以后就会成为一种约束,使民营企业也不得不走正道。中国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不缺少大道理,不缺少中央决策,不缺少所谓的正确措施,例如,“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中小企业29条”、“小微企业29条”、“民间投资实施细则42条”,这么多政策措施也没有使民营经济呈现活力。关键还是思想束缚和改革力度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