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人情读水浒
涩之味。是什么样的世道把林冲那样逆来顺受的良民,变成一怒冲天的叛徒?而宋江以私放晁盖,自乱法度始,以拉上李逵中毒惨死而终,他到底替“天”行的哪门子“道”?天、道皆如此无常,谁人又可替哉?而更令人深思的是,李逵只顾喊叫“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然则夺了乌位又如何?谈到历史上所有梁山起义的症结,大多数人往往只以一句笼统的“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作为总结。但是如何真正去反思发生农民战争的原因,以及历次农民战争失败的悲剧根源,才是“告别革命”、告别梁山的正途。 岁月流转,一遍遍重读水浒,从好汉们风云际会威震江湖,读到最后兄弟飘零悲凉浸骨;从英雄们慷慨悲歌的个人命运,读到万劫不复的黑暗社会体制,我最忍不住想起宋代词人陈与义一首伤时感世的《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荚。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梁山的前途究竟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