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谈出身:“被逼上梁山”
的人打招呼。”北京的开销比长沙大。买煤烧炕使他们拮据,每人能有件大衣都成问题。他们只好8个人合买一件大衣,轮流着穿。在人地生疏的地方怎样找到工作?他请求在北京大学当教授的杨昌济相助。杨昌济给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写了封简信,询问能否为一个参加勤工俭学运动而处境窘迫的学生找个工作。毛泽东得到了一份工作,管理期刊阅览室,月薪8块大洋,报酬较低。但做事也不多,就是清理书架,打扫房间,登记阅览者的姓名。对一个有师范院校毕业文凭的26岁青年来说,这不算工作。在北京大学,毛泽东不再是什么长沙才子,只是靠两只手整理书刊的雇员。毛泽东回忆说:“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一次,他去听胡适的讲座,斗胆向胡适提了一个问题。胡适问提问题的是哪一个,当他得知毛泽东是没有注册的学生时,这位激进而洒脱的教授拒绝回答。但是,毛泽东像水蛭一样盯住周围一切好的东西,他渴望涉足知识界的大门。他参加了新闻学研究会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