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K > 科学24小时

海战“大鲨鱼”成长记(上)

舱里灌水;船要上浮时,就把空气压进水舱,排出船里的水。由于艇内空气仅够驾驶员呼吸半小时,为延长下潜时间,他又在艇的上部装备了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还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紧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减重的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他还仿照鱼鳍的作用,安装了两台螺旋桨,靠人力驱动这两个螺旋桨来控制潜艇的运动,一台负责进退,另一台控制升降。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火药包,并被系在一个钻头上。当潜艇潜至敌舰艇下面时,驾驶员就将钻头钻入敌舰体内,炸药包便被置于敌舰下。当潜艇远离敌舰后,炸药包在定时机构的控制下将自行爆炸。经过他和相关专家一年多的刻苦钻研,终于设计制造出一个外壳用坚硬的木头制成的“木桶”潜艇。因艇的形状有点像海龟,故他将其取名为“海龟号”。1776年9月7日,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由潜艇参战的海战拉开了序幕!“海龟号”由熟悉驾驶技术的美军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K > 科学24小时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