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一号”:未来的太空农场
乘员生产氧气,并净化参试乘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大气闭合度达到100%;系统产生的冷凝水得到100%的回收利用,卫生废水和尿液平均达到60%的回收利用,而食物的闭合度还只达到15%。参试乘员唐永康、米涛两人在这30天里,生活在总面积为54平方米的“两居室”密闭舱内,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的生存环境。他们的生活空间,除了18平方米的乘员舱,还有隔壁36平方米的植物培养舱。在试验过程中,每名乘员每餐还可亲手采摘并食用新鲜蔬菜30~50克。在制氧绿色植物的选择上,科研人员也煞费苦心。本次试验选择的4种蔬菜的氧气转化效率最优。也就是说,在同等种植面积下可以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最多的氧气。而培养舱内的紫红色LED灯光也是根据这4种蔬菜对光谱、光质的“偏爱”而确定的。密闭舱内,人的活动对氧气含量影响明显。试验数据显示,每天参试乘员上床休息后,舱内氧气含量就会明显升高。而早晨两位参试乘员起床开始刷牙时,舱内含氧量就会随之降低,两人开展有氧体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