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洋学生的中国梦

只有我一个。”2009年,朋友找李哲去拍《叶问》电视剧,演打菲律宾拳的美国人,他也去哈尔滨客串抗日剧,演反派。“在中国我想做得好,付出了努力,中国人会说我棒。”他说,“而瑞典人不理解,你何必这么累。”李哲接受了在中国才有梦的说法,毕竟,“中国的电视里那么多梦想秀”。他来回比较瑞典与中国,祖国过于安逸,而中国遍布新奇。“在瑞典,成功是幸福,而中国的成就感来自赚更多钱。”同伴对上海的女孩介绍他:“李哲有一台昂贵的相机,他拍戏赚很多钱。”建筑公司也请他去参加谈判,每天支付1000元。他坐在长桌边,演不懂中文的西方人。而后,乙方告诉甲方:“这是我们的设计师。”“不懂中文,对方觉得我国际范儿,是厉害角色;懂中文,他们认为我是留学生。”李哲说,这过程却与做小偷没两样。获奖学金后,复旦大学免除他四年学杂费,每月再补贴1400元,李哲便觉得中国政府了不起。“美国在四处战争,表现硬实力;而中国优待留学生,展示了软实力。”提
<<上一页  下一页>>

ndzk20140120
ndzk20140120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