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洋学生的中国梦

旅伴则变作女友。“第二次回归意义非凡,我觉得我回家了。”吴耐圣留在了中国。2009年,他离开生活了四年的遵义,去往女友的家乡南京。“我从未想过,自己只能做一名教师。”他遇上外国人群体普遍的瓶颈,他们很容易在英语教育行业站稳脚跟,再要寻求突破时,却举步维艰。上海的朋友告诉他,可以申请奖学金,名校的硕士文凭才能帮助他应聘。2012年,吴耐圣申请进入南京大学修读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研究生学位,他看好中国的房地产业,寄望这个学位能带来机会。在中国,通常一个年轻的外国人从事教员或翻译工作,而吴耐圣试图扭转:“我能贡献是设计能力,而非英语。”4理想高远的还有马千里,他与中国合伙人邵翰一起打理大学录取咨询平台Chasefuture。2011年时,邵翰是成功的博客博主,他的博客介绍转学出国经历,而马千里在芝加哥大学领导一个NGO,搭起导师关系网,辅导高中生如何申请进入大学。两人在剑桥商学院的咖啡厅碰面,邵提问:“美国有多少只网球?”马千里当时答
<<上一页  下一页>>

ndzk20140120
ndzk20140120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