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1
父与子
共11页
“既然有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完美文本,对它以后的翻译还有何意义?”2008年春,北京图书馆纪念“傅雷百年诞辰”,我第一次见到傅敏。他神情酷似他父亲。5年后,10月27日,浦东海港陵园福寿园。他站在墓前,一字一顿:“爸爸妈妈,今天你们回来了。47年前,你们无可奈何地、悲壮地、痛苦地、无限悲愤地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离开了你们无限热爱的这块土地,离开了由这块土地呈现的你们无限眷恋的文化。但是,你们的心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永远怀念你们。你们一生的所作所为,你们那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永远在激励着我们,一定要努力,要把产生这个悲剧的根源铲除掉。”持花人群中,哥哥傅聪眉头紧蹙,似乎满腹心事。一个月来,这位钢琴大师心情彻底沦陷。他说自己“什么都不想说,只想控诉”。青白色的墓碑上镌刻着父亲当年写给他的信中的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