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黑寡妇”是怎样炼成的

不是来自于赤贫阶层,也并非对人生充满了绝望的可怜虫。他们将自杀袭击视为一种对理想的奉献,并且在死前充满了愉悦。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将这些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人作为一次性使用的人弹,不符合恐怖集团的长远利益。而在亚洲的某些地区,女性往往是教育水平低下且地位卑微的人群。她们本身不具备承担多种任务的能力,由于体力的原因,把她们训练成战士的成本也很高。作为一次性的消耗品,倒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女性袭击者的柔弱形象可以给恐怖组织带来人道主义上的加分。在她们死后,恐怖集团文宣机构往往将其描绘成复仇的“圣女”,为了血亲的仇恨而走上自杀袭击道路。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发动自杀袭击而带来的道德责难。沙特驻英国大使加齐·库赛比2001年曾在报纸上发表诗作,赞美来自巴勒斯坦的4名女人弹,将她们比喻为伊斯兰世界的“圣女贞德”。尽管此后他因为政治压力被免职,回国后却受到普遍同情,并且在政府中继续担任要职。在这种情况下,“黑寡妇”未
<<上一页  下一页>>

nfrw20140114
nfrw20140114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