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鹰”与“鸽”的反差
寺之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拉宾也同样是在饱经战火后转而领悟并追求和平的。所不同的是,拉宾体会到的,是以色列“赢不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本小利薄,得不偿失;沙龙体会到的则是“输不起”,百战百胜不过勉强维持生存,一旦战败,人口只是阿拉伯人零头、几乎全无战略纵深的以色列,就将面临灭顶之灾。个性和现实的冲突沙龙不仅是个性鲜明的犹太人,更是具有现实主义头脑的政治家。他认识到,把太多注意力凝聚到“安全”二字上,结果反倒丢了安全感作为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后裔,沙龙继承了二战后东欧犹太人的一切经典属性:顽固的复国主义理念;对土地的珍爱和忠诚;对《旧约》中犹太圣地的崇拜和迷恋;对他人、尤其是阿拉伯人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在定居埃及开罗期间,沙龙的母亲、一个传统派犹太复国主义者曾多次写信给他,再三提醒他“不要相信阿拉伯人,永远也不要相信”;他本人也屡屡对西方记者表示,以色列人无法信任阿拉伯人——“他们至今都不承认以色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