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沙龙 “鹰”与“鸽”的反差

沙龙曾被媒体责问“缺乏戴高乐将军放弃阿尔及利亚的壮士断腕勇气”。对此他反唇相讥,指出阿尔及利亚和法国隔着地中海,壮士断腕不至于伤筋动骨,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紧密相连,一旦退让,犹太人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直到就任总理前夕,他还扬言,对巴勒斯坦人的让步“不能越线”、“给予他们可以,但不应超过最少的量”。但随着认识的变化,他的那条“线”从当选总理之初的“交还被占领土42%”,到“允许巴勒斯坦人自治”,直至2005年带着八千多犹太定居者从加沙单方面撤离。当然,他最重大的自我修正,是晚年对自己政党的扬弃——抛弃一贯的右翼立场,转而自组前途叵测的中派新党。由于不久他便中风昏迷,所组的“前进党”也因此元气大伤。沙龙的推崇者认为,他的政治色彩往往随着其对以色列安全形势判断的变化而变化,出发点总是以色列的安全。反对者则认为,他不过是看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罢了。这些相反的评价,实际上都是对的:对于每日都笼罩在生存压力阴霾下
<<上一页  下一页>>

nfrw20140319
nfrw20140319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