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与葬花人一起消逝的青春

中学校园则到处是文学青年,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也搞起了文学社,刻印蜡板,油印我们自己的文学作品。说是“文学作品”,有点高抬自己,那只是一群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梦的描绘。但当时,我们是那样真诚,觉得自己正做一件伟大的事。文学社的一位女生是我的同班同学,长得清秀白皙。因母亲早故,有着与林黛玉相似的人生际遇,常落落寡欢,脸上带着愁容。她对男生多不假颜色,也许是因为都喜欢《红楼梦》的缘故,和我倒谈得来。她有一副好歌喉,《红楼梦》中的插曲能一首一首唱下来,音词俱准。那年寒假,我们一起去另一位同学、也是她的闺蜜家,路上三五好友打打闹闹,有人提议她唱一首《葬花吟》。她停住脚步,站在山路上唱起来。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个黄昏,歌声飘荡在田野上,所有人都怔住了。但自始至终,我只能把这份恋情埋在心中,就像喜欢书中的林黛玉和荧屏上的陈晓旭一样。陈晓旭18岁角逐林黛玉这一角色时,凭她14岁时发表的一首小诗打动了导演王扶
<<上一页  下一页>>

nfrw20140531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