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涛 人艰,拆还是不拆?
同时,中国乡村正在发生后来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朱涛采访了近二十位当时参与工程的老建筑师和工程师。他好奇地问每个人:当时有没有听说过大饥荒?只有一个人知道,因为他当时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党组书记,工作内容之一是拦住暑假探亲回来的学生,不让他们说出来,否则算学生思想有问题。“中国社会怎么会到了那么隔绝的一种状态?”朱涛感慨。他翻遍了现有的社会史和建筑史,只有一句话同时提到了这两件事。那是顾准的日记。在河南信阳亲历大饥荒惨剧的顾准,回到北京,看到了壮美的国庆建筑,写道:“细细辨察,虽然国庆建筑与哀鸿遍地同时并举,人们对此联想还并不多。这证明Stalinism(斯大林主义)在中国还有生命力。”朱涛渐渐觉得,只写十大建筑不够了,他想回溯1949-1959年的中国建筑史,发现中心人物是梁思成,梁联结了新中国10年的建筑发展和政治运动。而梁思成写的一系列思想检讨是中心的文本材料。于是,在博士论文之外,他先写了《梁思成与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