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与蒋方舟谈写作

成电影,片尾一孤老头和一小孩,彼此家人在战争中死光了,结果认作父子,那种认法,你根本想不到。蒋方舟:还有电影《小偷》,讲孤儿寡母邂逅了一个军官,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这个军官是小偷,历经温情和背叛,孤儿长大后把这个小偷爸爸杀了。电影《小偷》里,“爸爸”前胸文着斯大林的头像,这可能是导演怕观众看不出来,忍不住跳出来说:我这是在隐喻啊!布罗茨基说,斯大林投射出类似于父亲的温暖,给前苏联人一种感受:如果你的爸爸不合适,那么他就是你的好爸爸。所以他们对“爸爸”的情感那么复杂,崇拜、有点温情的回忆,又幻灭和仇恨。全拍出来了,一点也不突兀。陈丹青:我也看过《小偷》。那是解体后俄国电影向好莱坞靠拢的一例。但仍然非常俄罗斯。蒋方舟:抛开什么隐喻不隐喻,童年本身,就像您说的,像个监狱,要想如实地把它在叙述里还原,必须重新把自己关回去,让所有的胆怯和恐惧回来。而不是出狱之后,笑着从中提炼出美好的东西。陈丹青:“监
<<上一页  下一页>>

nfrw20142513
nfrw20142513
nfrw20142513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