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何处来
武昌起义后,他拒绝袁世凯的拉拢,悄悄从上海再次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大学。幸好,易翰鼎留下了16卷笔记、182首诗、162篇杂文,共约16万字,在里面多处提及。1912年十一月中旬,鹇儿在日本收到武昌黎元洪总督电报,授予他陆军少将,鹇儿一直不肯回复,以此表示不愿接受,直到年底才告诉家人。正好有位朋友听到,对这种放弃名利的举动感到诧异。1912年,翬儿(易翰鼎第四个儿子,易中天的祖父)经同学举荐参与行政工作,他坚决不做,反而回家种地,我和鹇儿为他感到高兴。1915年,鹇儿从日本回来务农,他人都奇怪他放着将军不做,去做农夫,我却很赞赏理解他。1916年,易翰鼎写信给朋友说,鹇儿两次受到电召北上,但最后还是拒绝了。从记录来看,易家几个人都有过远离名利场的“异常”选择,播出的片子里也讲了易翰鼎无米下锅的时候还保持着清廉、跟高官来往密切却保持着君子之交的故事。拍摄时,易中天非常想知道为什么易甲鹇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据我们查到的资料分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