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夭折的和成熟的

们幸福或悲惨的一生,在作者笔下都化入了永恒。这本书让我相信,尽管死亡不为当今时代社会所关切,但在亲友心中,在众多国人心中,它仍是一个有待解答有待印证的问题,仍是情感、精神和灵性的源泉。我也从中印证了对野夫文字的感觉:“在中国生活的边缘,我们中国人民不仅有着羔羊般温驯的气度,而且绝不缺乏纪念碑一样矗立的高贵品性。”父亲、母亲、姥姥、爷爷、堂伯、二爷、四哥、教授、老师、朋友……这些中国人的亲属在回忆中获得了存在的价值,他们组成了我们中国人的死亡纪念馆,形象化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有着个体人生不可代替的经验,更含有精神寻求突围的消息。例如《远去的皮影》一文末尾所言:“弥留之际,回首往事,四哥有气无力地对我说,咱们生自农家,平民百姓,遵从家教谨小慎微,一生逆来顺受。但纵观自己一生,就像儿时的皮影,纵有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却都在操控之中,从工作到生活,从社会到家庭,总是有只似有形若无形的手牵制操纵,就像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方人物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