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1944:希特勒,希姆莱与华沙起义》
,且欠缺供给。斯大林绝不会改变他的想法。西方同盟国出于赶在德国发展出新式武器之前尽快结束战争的考虑,也会尽量避免同斯大林发生冲突。于是,起义的结局就悲惨而荒诞。苏军当时已经抵达华沙周边,却坐视纳粹镇压波兰人的起义——这一默许也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在1939年决定瓜分波兰的那份协议的回声。起义者在一个个街区和阴沟里被击垮,整场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暴行也在这里发生。亚历山德拉·瑞琪这位出生在加拿大的历史学家如今就生活在华沙。她毫不讳饰自己的波兰中心主义立场,不点名地反驳了几位历史学家的观点。在她看来,他们低估了波兰人民的勇气和苦难。有人或许会觉得她描述的战前华沙过于美好,而军事史家则希望她能就战斗过程本身提供更为详尽的描绘。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