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随笔小辑
使苏州从自然中升华起来,像教堂那样高不可攀了。我们在筋疲力尽的人生中偶然进去,安息我们的心,就像西方人在星期日去教堂中做礼拜。在这里我们回忆中国文学曾经表达过的那个普遍世界,小桥流水,老树枯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哦,那门是月门,是从明月得到的灵感;哦,那竹子是君子的象征,做人的典范;哦,那些石头来自太湖,它既暗示“怪”的逾越规范也越暗示着收敛。那些家具暗示着礼、秩序……一切都反对极端,过犹不及,中是天堂的最高标准。这是中国思想的寓所,绝不是教条,一切都在颐养着人,而不是教育人拯救人,寓道于家,使你顺应自然,与天地宇宙的浩然之气贯通。苏州天堂,那就是中国人的坛城(佛教想象中的宇宙秩序)。得道成仙在中国其实不是“生活在别处”的事情,就是大地上的事情,家中的事情。钱穆先生说:“中国的艺术文学,其本质上就可以取代宗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