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R > 人人健康

针灸医学你从哪里来

络学说,发展和确定了349个腧穴的位置、主治、操作,介绍了针灸方法、宜忌和常见病的治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本书于公元6世纪传到日本、朝鲜等国,为针灸走向世界起到了率先作用。隋、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针灸医学也有很大的发展,至唐代针灸已成为一门专科,针灸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有针灸医学专业。唐代对针灸医学的重视和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促进了针灸学全面发展和进步。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还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建立了更为完整的针灸教学机构,设针科、灸科,《针灸甲乙经》为学员所必修。北宋时期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重新考订明堂经穴,于公元1026年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他还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试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经络腧穴理论知识的统一和针灸学的发展。明
<<上一页  下一页>>

rrjk20140510
rrjk20140510

首页 > 电子期刊 > R > 人人健康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