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构建与发展模式转变
控制污染产生的同时也积极进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打造特色历史人文景观。目前滨湖生态村的发展多侧重于衡水湖湿地资源的开发,衡水地区其他的特色产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及推广。例如古冀州文化遗址、明城墙文化遗址、冀州人民会堂,以及极具盛名的“衡水三绝”—鼻烟壶、候店毛笔和宫廷金鱼,以桂香斋糕点、故城贡面、巨鹿香肠等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等等,这些遗迹是人文历史的一部分,并作为衡水湖周边人民从历史发展到今天的见证,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综上所述,衡水滨湖生态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他们以地形、特色产业、乡土文化等为依托,创建出一条符合自身情况、颇具地区特色的成功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同样依托地形,堪称世界典范的上胜町也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笔者通过对两者在生态村构建及发展模式方面的对比研究,寻求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