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R > 人民论坛

农村贫困问题特点、成因及扶贫策略

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造成农民普遍相对贫困。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的生存权利、机会不平等,从而导致了农民的能力贫苦,使他们成为弱势群体,处在社会的边缘,生存状况恶劣。2008年,贫困农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2%。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长期性贫困减少,暂时性贫困更为突出。贫困可以分为长期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的反贫困计划主要针对的是长期性贫困。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性贫困已经大大减少。但是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服务和产品的缺失导致暂时性贫困成为了新的问题,因医疗、教育、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而导致农民返贫问题严重。根据国家贫困监测调查,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低收入人口每年的返贫率在30%左右。所以,当前解决农村暂时性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当务之急,反贫战略也必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R > 人民论坛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