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保留型城中村“减压阀”作用的发挥
便、靠近工厂)的城中村改扩建现象尤为突出。改造后,逐渐形成了以一栋民居为单位的混合居住单元,这个居住单元包含一户房东家庭和十户左右的租住“家庭”;建筑内部居住环境普遍较差。公共活动空间及设施缺乏—社会生活与交往。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远离家乡,渴望与人的相互交往。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有20%左右的租住者表示,平时几乎不与人交往。至于现实交往的需求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近60%的受访者认为城中村缺少能够停留、闲谈的场所与空间,并且相应的行为设施(如休息座椅、健身器材等)的建设缺失也难以诱发交往机会的产生。另外,由于缺乏公共活动的空间,城中村中“主街”成为公共生活的主要发生地,成为村民聊天、休闲、散步的场所。但是“主街”的空间品质往往不尽如人意,尺度较小并受到机动车交通的干扰,且缺乏能够进一步促进人们交往的行为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行为的发生。过度混杂性—安全性。适度的混杂能够带来多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