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后发型社区的“发展陷阱”及其破解路径
:商务印书馆,2012.[5]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6]李雪萍.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奥斯特罗姆,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M].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8]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M].万鹏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李雪萍.多主体供给社区公共产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10]鞠健,邵海军.“破窗效应”与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05(10).[11]湛志伟.“公地悲剧”及其治理的博弈分析[J].经济评论,2004(3).[12]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3]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J].社会学研究,2006(1).[14]何雪松.外部性、公地悲剧与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J].社会科学,1999(1).[15]陈伟东,李雪萍.社区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16]张大维.公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