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摘(七则)
区域模型的提出完成了过剩通勤的方法论从连续城市结构模型到区域模型的转变,1995年Merriman等对东京的过剩通勤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过剩通勤比例为15%。与此类似,1998年Frost等也对英国一些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2002年Homer提出理论通勤最大值模型,理论通勤最大值与最小值刚好相反,表示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离散程度。作者认为,目前国内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主要针对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规模的控制,而鲜有从过剩通勤的角度优化职住平衡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在新的城镇不断出现的同时,已有城市也在迅速扩张。在强调功能分区的总体规划思路下,对城市的职(即就业岗位)住(即居住地)平衡缺乏一定的考虑。职住失衡引发了长距离通勤交通加剧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增加了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同时慢行交通的比例大幅减少,使得居民因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而引起健康问题。由于城市规模、功能以及等级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劳动人口与就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