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的《爱达或爱欲》:神话?童话?乌托邦田园诗?
背后确实有他的意义,道德的主题,另外还有我自己理解的,就是一种诗性,信仰的意义。三联生活周刊:提到纳博科夫认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有风格化了的普希金,同样在多种文化影响下的他,有没有或者说如何风格化地出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刘佳林:长期的流亡生活使他偏爱选择流亡主人公,空间上跨越作家生活过的欧美,这在《爱达或爱欲》的场景选择方面尤为突出。对纳博科夫来说,童年、故园是他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从第一部长篇小说《玛丽》开始,他就饱含深情地回忆童年的庄园,最后一部俄文小说《天资》延续了这个主题,而《爱达或爱欲》则是自传《说吧,记忆》之后将童年、故园主题发挥得最为酣畅淋漓的一部小说。他的鳞翅目昆虫学知识、将时间与空间编造成时空马赛克的技巧等非常典型的风格在这部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纳博科夫还有多种在作品中现身的手法,比如安排文学耳目(往往与捕虫网这个标志性道具相关)等,更为常见的则是用他的名字和笔名(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