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读者来信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关中一家有上万职工的大型国营军工企业。我是“有偿分配”来的,经过长时间的软磨硬泡,1993年在交了2400元的补偿款后,我终于脱离那家单位,来到苏南。如今,20多年过去了,人口可以自由流动、自谋职业,大学生不必“有偿分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尤其是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令人欣喜。但是,前不久和家人的一次通话却让我陷入了沉思。我的老家在陕西关中秦岭北麓的一个小山村,属于半山区。在集体经济时期,由于有果树、林木收入,村级经济状况不错,邻近村庄的村民很羡慕。然而,随着分田到户和果树逐渐老化,村民的收入每况愈下,尤其是前几年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没有了耕地,人们纷纷外出打工,就连老实本分的弟弟也连续几年在内蒙古和辽宁等地打工。为了孩子的就业,弟弟几年前就贷款在县城买了房,但他们没有住在县城,而是将房子租了出去。现在,县城的房子在出租,弟弟长年在外地打工,弟妹在家里种了1亩多猕猴桃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