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粤剧传奇:永不止步的红线女

糖水给大家喝。“我们每个月有10块钱的补助,还可以吃到巧克力、牛奶、麦乳精,这在那个年代算是很奢侈的食物了,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吃到,这都要多谢红老师申请的。”郭凤女说,“后来训练班改名为广东粤剧学校,直到现在。要是没有她当初提倡重新招生培养粤剧人才,就没有粤剧学校的今天,甚至很可能出现粤剧人才的断层。”“老师收我当入室弟子是在1984年,那时候我在广东粤剧院演了几年,很想换一下环境。当时老师在广州市粤剧团,我就找老师说,‘可不可以回到你身边呢?’老师就说好。”从1984年开始,郭凤女就住在红老师家里。“我们一起买菜做饭,我切菜打下手,老师炒菜,她会问我今天在红豆剧团排练怎么样。我就唱给她听,她就告诉我这句该怎么唱……一边炒菜一边教我。”3年后,郭凤女从红老师家中出嫁。“我自己的母亲去世早,这么多年来,我把红老师当亲生母亲看待。她也很疼我的女儿,吃饭时身边的两个位置总是特地留给我和我女儿。”提起恩师,郭凤
<<上一页  下一页>>

slzk20140205
slzk20140205
slzk20140205
slzk20140205
slzk20140205
slzk20140205
slzk20140205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