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年货:那些复杂、认真、艰辛的事

被在上海工部局任翻译的曾祖父接来上海。阿婆原来家居苏州城里,听她说开着红木作坊,后来因为什么原因搬来上海,我就不知道了。我阿婆属于中国最后一代专业的家庭妇女,那持家的本领可是相当高,从小在家里受到做家务的全面、“专业”的训练,每年过年,在那物质匮乏的时代还能做出一大桌子菜。我父母当时是在贵州“支内”。而且到我母亲那一辈,就是“支起半边天”的职业妇女了,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来投入那么多时间到家务上。到我妻子这一辈,更是从小没有做过家务,都是结婚后自己摸索着做了。那时过年时置办年货,很早就要开始了,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到一个月。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应紧张,好一点的东西都要凭票。但越是平时没吃的,过年时越要大张旗鼓地过,要好好地吃一顿,跟现在什么吃的都能轻易买到,过年反而越来越不受重视的情形不同,这也是关于过年的悖论吧。现在想来,从70年代到现在一共也不过三四十年,但人们的生活方式真的已经发
<<上一页  下一页>>

slzk20140413
slzk20140413
slzk20140413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