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食品与生活

打破致癌物的“核威慑”


          食品与生活2014年第4
          打破致癌物的“核威慑”
          
                    共1页
                      媒体批评某个食品时最喜欢这样描述:“长期大量摄入或导致×× 后果”。渐渐地,公众被刺激得多了就产生了一些“耐药性”,一般的小灾小病根本唬不住他们,于是“不孕不育”、“癌症”等更具杀伤力的噱头频现媒体报道中。一说到致癌,大家心头一紧,马上会想“我是不是经常吃?我会不会得癌症?”这种令人恐慌和忧虑的效果如同“核威慑”——它未必真的发生,却会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云。谈及癌症或致癌,专家们往往会引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致癌物分级(不仅限于物质,也包括行为、所处环境等)。这家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下属机构,他们提供的分级是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参考指标。什么是“致癌分级”有些专家和媒体喜欢说“×× 和黄曲霉毒素同属1 类致癌物”,顿时很多人就被唬住了。黄曲霉毒素的确是很强的致癌物,但它的同类并非个个“武
下一页>>

spsh20140412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食品与生活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