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背后的况味
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有王昌龄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有杜甫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林林总总,多有凌云之气,长虹之势。吟诵之际,犹如仰视巍峨高山,俯瞰涛涛江流。但我更欣赏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移步换景,着微驰阔,满怀粹然卓立之恬淡,深远静穆之志趣,更有智者形神其间,带着远古的风流,今世的宁静。诗人何以要将万千心绪化入空旷,这或许只能从他求索的履痕中寻找答案了。他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将那些烟树、秋月、小舟、山寺状写得温馨而亲切,浸漫着诗人醉心田园之志。这当是我们的平民之志吧,当难以打通上升通道时,这也是一种壮美和气度,高举着一颗不屈的灵魂。唐诗里的况味,难以千字概之。其气象与感悟,也难以千言叙之。诗中那高峰坠石,陌云千里,陆断犀象,诗人那胸中丘壑,心底风云,万般慨叹,实难绘之,只能是江河瓢勺,森林一叶。宋朝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20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