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眼睛的袜子
这边说着,那边就拿出针线盒、剪刀和一些碎布头。在我帮她穿针的工夫,婆婆从口袋倏地掏出一只木板:掌心大小,木鱼样儿,磨得很光滑。细看木纹质地,裹了包浆,透着酱紫带黄的颜色,显出几分古意。我儿子一脸好奇,夺去要看,婆婆恼了:“这个可不能丢喽,快给我放下!”看她如此认真,儿子还回木板,可还是放不下眼馋,非要缠着奶奶讲它的来历。于是婆婆娓娓道来:“说起来,这木板要算得你的‘老祖宗’哩,是我母亲、你的老太丢下的。它又叫‘补袜板’,往年,乡里婆媳缝制线袜都用它作模子。弯的一头,是衬袜头用的,方的那头,是铺展来缝脚后跟和撑袜底子的。有了这一样物件,多周正的针线活都得出了。”从常情角度来看,缝缝补补才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会针线活,很多饱满原味的感觉就难以体会。婆婆接着对我儿子说:“你爸和小姑身上穿的衣服,上学背的书包,过冬的棉鞋,样样都是奶奶用剪也、浆糊,一针一线缝制的。”儿子急切地呼叫:“奶奶手真巧,您也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