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转弯让世界惊异”的沙龙
争后开始经营的定居点,被自己人一朝连根拔起。撤离加沙,在以色列掀起滔天巨浪,把整个社会撕成两半。任何一位以色列领导人,无论左翼还是右翼,做出如此决定,执行如此决定,都是政治自杀。沙龙不仅“敢”,而且“能”。借这一“创举”,以色列卸去了沉重的现实和道义包袱,巴勒斯坦得到一块自治土地。历史很讽刺,沙龙这个“屠夫”给了巴以和平一线实实在在的希望。可惜的是,仅仅4个月后,沙龙中风昏迷,他未完成的和平计划成了永远的谜,加沙局势的后续发展也脱离了预想的轨道。一度看似可及的和平,仿佛和沙龙一起睡去了。在以色列有种说法,只有右翼领导人才能与巴勒斯坦人签订和平协议。其内在逻辑是:右翼政客享有右翼选民的支持,他们提出的和平计划也会得到思想开放的中间和左翼人民的赞同。反之,左翼领袖是得不到右翼群体支持的。作为“右翼中的右翼”,沙龙说要和平,谁能说不呢?巴以和平,需要一个沙龙这样的人。沙龙之后,或许再无沙龙。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