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钢史忆
商周刊2014年第4
青钢史忆
共1页
在见证了全行业沉浮之后,2012年12月,迟到了十年的搬迁计划终于获得政府批准,54岁的老青钢。才正式开始通过大搬迁来开启自己的新纪元。记忆的原点:1958中国现代所有钢厂,原始记忆几乎皆可追溯1958。是年,全国“以钢为纲”、全民炼钢,弥漫浓烈的大跃进味道。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肇始,源于这一特殊时代氛围。原始工业形态的气息扑面而来。土法炼钢的1958,青岛市遍布小高炉,可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6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按照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产业方针,将各有所司的六七个小钢厂进行整顿。据老人回忆,“一钢”位于赵村河畔原电站阀门厂地带,“二钢”位于现城阳区内,“三钢”位于胶州湾畔、楼山后。当时,这些地方皆属不毛之地。“三钢”,即青钢的前身。60年代初,大炼钢退潮。青岛市政府调整布局,撤销其他钢铁厂,只余“三钢”。青岛钢厂在三钢基础上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