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尴尬的春晚

冬天里的一把火》、《思念》、《涛声依旧》,记得《五官争功》、《羊肉串》、《懒汉相亲》、《打扑克》、《超生游击队》、《打工奇遇》,记得彭丽媛、李谷一、张明敏、韦唯、马季、黄宏、赵本山、宋丹丹、赵丽蓉……只是,在不算很长的历史长河中,春晚也终于开始走向了它的下坡路。换台的理由,每个观众都能陈列一二,归结起来,不外乎这么“四弊”:第一,宣教味太浓。大型晚会,本该是交响乐,如今则更像主旋律的独奏曲。为求和谐,春晚剔除了容易积聚人气的讽刺曲艺,以一派歌舞升平取而代之。即使尚有相声小品,也多走“没事偷着乐”路线,一般报喜不报忧。就连主持人的串词都常常显得口号味十足。连分管了头十年春晚的央视前副台长洪民生,也终于看不下去,站出来批评春晚政治味太浓:“老百姓需要酸甜苦辣咸所有的味道,我们放甜味容易,苦、辣却最难做到。”对历任总导演来说,春晚都不只是一台晚会,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在层层管制、重重审核之下,春晚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