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创业带:酝酿伟大的地方

计成本、踏上不归路般的“死士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岛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算是传承了“车库文化”。走进办公面积不大的蔚蓝生物公司,看到墙上一幅幅骨干成员的介绍,深为景仰:英国阿伯丁大学刘鲁民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黄亦均博士,山东大学微生物学肖壮志博士,美国犹他大学分子生物学王华明博士……这些都是年龄在40岁左右、于上世纪90年代赴国外或在国内一流大学深造的学术性人才。那一代的博士,与今天的博士迥然有异,学术能力不可同日而语。这些科技大员,本可以在更大、更有知名度的公司里享受舒适的办公环境,领着固定的高薪,可是他们显然不满足于此,为了开创格局,他们宁到崂山来“垦荒”。处在同一种创业氛围内的另一家企业海德威,同样是在不为人知的小角落里酝酿着大风暴——业外无人知晓,业内大名鼎鼎,是中国“唯二”两家获得国际认证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之一,而另外一家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公司也坐落在这条创业带上。集中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