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灾难现场的媒体人

天大的事,至于时机、场合,采访对象的意愿,都无足轻重。在拍此类影片的电影人眼中,这些打着“公众知情权”与“新闻自由”旗号的记者与机构,其实都是如狼似虎的名利之徒。以这种视角对新闻人的批判,在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绵绵不绝。其中,登峰造极的镜头,在法国电影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曼哈顿二人行》、德国导演沃克·施隆多夫的《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里,可以略窥一二。《曼哈顿二人行》中,记者混入临终病人的病房,俯身贴在奄奄一息的病人的耳边,企图掏出最后的料,还用掩藏在探视鲜花里的相机,对着痛苦万状的病人一通狂拍。如此情境,叫人不由得怀疑:这究竟是职业精神,还是丧心病狂呢?电影对媒体的审判,是伴随着人类对大众传播的批判性反思一路走来的。作为大众艺术形式的电影,在诞生不久,就把镜头对准了大众传媒。举凡记者行为、传媒生态,以及受众心理、新闻伦理,均是电影人喜欢的题材。这个传统绵延下来,形成了电影中的一个
<<上一页  下一页>>

szka20140735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