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年:青岛开放的紧要几步
在一个难以克服的缺憾:因为这些水系同处一个降雨区,降雨量的丰、枯具有明显的同步性,每逢遇到连续枯水年,这些河道也都基本断流,同样无法保证青岛的供水。1981年,全市因缺水导致98个工厂限制生产,8个工厂停产,15个企业的50余种产品停产,30多个企业的30余种产品半停产,还有许多已形成生产能力的工厂不能投产;1982年,全市因供水不足,少完成产值2.9亿元,少上缴利税0.6444元;1983年,少完成产值4.58亿元,少上缴利税0.96亿元;1984年,更是少完成产值6.57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少上缴利税1.48亿元。1984年底至1985年初,青岛又遇50年一遇的大旱。当时,除了在平度、莱西沿大沽河50平方公里范围内打井提水外,还修了两条各30多公里长的大管渠由产芝、尹府水库引水。然而,这些措施仅仅能够使青岛勉强应付一时的断水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几经探讨,中央最终同意并确定从黄河调水,以从根本上解决青岛的缺水问题。1986年4月15日,“引黄济青”工程破土动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