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是否有效?
商周刊2014年第8
抵制是否有效?
共1页
有些名人在微博上公开表示,从此不再去马来西亚旅游。这引起了很多人响应,当然也有不少反对声音。这种由民间个人发起的抵制行动,在世界各地很普遍。原因都一样:因为愤怒。目标也差不多,表达愤慨,并希望借此迫使被抵制的一方改变行为。比如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故,总部在华盛顿的非政府组织Public Citizen就发起一场抵制BP产品至少3个月的网上请愿行动。一个月内便有两万多人在请愿书上签名。一个专门向BP抗议的脸书页面,也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中得到60多万个“喜欢”。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页面上留言。人们的愤怒从何而来?沃顿商学院教授Tonah Berger针对BP漏油事件作过一个研究,发现:“带有个人情感的信息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个人丧失了谋生手段,或者一张水鸟浑身沾满油污的照片,比10篇新闻报道影响更大。”他认为,因为这些资讯,让抵制BP的行动不再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