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
又最终达得中和的高手。他们把创作过程中对立性凸现出来,是为展现过程的丰富性,亦即“和谐起于差异性的对立”。“违”与“和”在复杂的变化中求一致、秩序和协调性。郑板桥的书法融篆隶行草于一体,自号“六分半书”,他的字大小错落、正斜相间,颇似“乱石铺街”,千变万化但又不失和谐,奇辟而不诡于正,狂怪而不失于理。正如明代书法理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云:“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所以,他强调的“和”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这才是最终的大和。近代画家潘天寿无论书或画都喜欢在不稳定的“险绝”中求稳定,他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他笔下的山石、险峻奇崛,但总的气局是中和的。“中”是一个艺术家的能力,“和”则是他所要达到的目的。潘天寿先生强调在规矩中求变化,所以观其作品,总会使人想到他留给我们的绝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