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纸为媒的文化与情怀无可替代
会有太大区别,电子邮件与传统手写书信也没有什么差异,而且现代技术更省去了不少麻烦。但朱荣国还是很少会选择电子书的,除非是“需要获得某个资讯而恰恰又没买到相关实体刊物的时候”,电子书充当了像《新华字典》一样的角色,具有可以及时满足所需的强大功能,却始终和阅读本身没有关系。这并非所谓的“纸媒情结”,而是二者之间原本就无可替换,他严正强调着,电子阅读与纸上阅读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它们各自拥有各自的意义。“从前和父亲住在一间屋里,也会写上整整8页的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笔写字本身就是一个整理逻辑思维的过程;“长大后偶然得到失散15年的朋友的地址,我没有先打电话过去,而是写了一封信”,朋友说打开信纸的那一刹那,15年前的熟悉感便透过字迹立刻袭来;“有镌刻名字的藏书印章,也有在一本书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阅读感受的旁批记录”;“有书签时夹一枚书签,没书签时折一页书角”……这一切一切,电子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