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W > 晚报文萃·开心版

明清官场流行“官不修衙”


          晚报文萃·开心版2013年第12
          明清官场流行“官不修衙”
          
                    共1页
                      中国古代的“楼堂馆所”,以官衙为代表。而在明清两代,中国的官衙大多破败不堪,“官不修衙”成为当时的风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兴土木建造“楼堂馆所”,会给人“靡费”的印象,而引起“舆情”不满,进而影响政绩考核。如果通过时间隧道回到两三百年前,去实地考察一个州县衙门,那么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当然就是衙门建筑群。这一建筑群的坐落、布局、结构、装修等等细节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予以规定,但是却约定俗成,各地的州县衙门都基本一致。根据刘敦桢先生《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一书中的分析,明清时除了京城外,各地城市的理想规划格局是:在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封闭城墙圈内,有着东西南北的方格街道网。当然大部分城市无法完全实现这样规整的规划,但基本上都有两条南北东西交叉十字形大道。一个城市的最高级别的衙门总是位于东北方向的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W > 晚报文萃·开心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