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身体
。许多年之后,这个男人的面容我已经完全忘却了,但当时他身体滞后于意愿的不协调感,却反反复复出现在我后来看到的很多中国人的动作之中,成为我理解某一代中国人、某一类中国人的一个视觉意象。在《我们舞在大路上》这组照片中,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年轻一代中国人自信、奔放,与西方世界趋于大同的潇洒舞姿,而是老一辈中国人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场合舞蹈时富于中国时代特色的特殊体态和神情。在这些照片中,即使在物资相对贫乏、衣饰简朴的时代,也不乏充满尊严感的优雅舞姿,但更多的照片,或者说更典型的照片具有违和感的谐趣,衣着、姿态尚未脱去土气的乡民或市民认真地学跳西方交际舞,带着松垮的形体、笨拙的动作,有些费劲儿地扭动着身体;而那种违和感正是我在红磨坊看到的那个中国中年男人不自在的舞姿的时代回响。人的肢体动作是人和周遭环境的交流手段,被周遭的环境和要求塑造、定型;相应的,人的身体对环境也非常敏感,会根据环境做出不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