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摄影家

“用独特的叙事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

物、景物,逐步有了新的领悟,于是就产生了由形向意、由实向虚,进行自我调整的冲动。舍弃旧我,重构新我,走一条自己的路子。尽管这条路很难,而且失败的风险很大,但我更想创作出更美、更好的作品。这时候朱宪民老师也跟我说,你不要老是用大画幅拍风光了,拍数码多好,你可以在民族摄影方面找条新路。想来想去,我决定从我最喜欢的文艺入手。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巡演,勾起了我对昆曲的兴趣。我多次观看昆曲演出,学习、了解昆曲和昆曲表演艺术,深深地被昆曲所散发出来的极致的美与魅力所吸引。我看了国内摄影师拍戏曲的片子,看了王瑶主席的《看不见的京剧》、《粉墨人生》。我记得她说过一句话,“中国摄影界最缺乏的是学者型的摄影人才。”受这句话启发,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我一直仰慕梅之高洁傲岸、兰之幽雅空灵、竹之虚心有节、菊之冲和恬淡,曾用镜头展示它们的风姿和神韵。我应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借物咏志、借景抒怀”的手法,
<<上一页  下一页>>

zsyj20131003
zsyj20131003
zsyj20131003
zsyj20131003
zsyj20131003
zsyj20131003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摄影家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