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为谁纪录何以独立

《麦收》来说,支持者所强调的艺术价值是以牺牲人的尊严为代价的,并且以欺骗的方式获得。笔者尚不确切知道《麦收》在国外的观众反应,据确切的资料显示,法国法律规定,凡是公开播出的纪录片,如果当事人同意必须在片尾注明,否则必须隐去真实面容。波兰著名纪录片导演耶斯洛夫斯基说,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纪录下来的,这是纪录片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他接着说道,你不能拍摄人们的私生活,这是个人的隐私权问题;不能纪录事件的每一个细节,这是艺术形式限制的问题;不能把残忍的画面公布,这是自然美学的问题。针对纪录伦理,我国很多的创作者和研究者已经十分重视。导演杜海滨说,道德和良知是纪录片的出发点;资深教授司徒兆敦多次呼吁对于纪录伦理的重视;影评人王小鲁提出纪录片的契约精神,邀请当事人到放映现场。然而,一些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放映还是在偷偷摸摸地进行,试问有多少创作者敢把拍摄对象带到放映现场?《清影纪录中国》丛书的第一部就收录了徐童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