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言之无文,岂能行远?


          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6
          言之无文,岂能行远?
          ——谈如今学术著作中的病句现象
                    共1页
                      古语云:“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笔者也有“山中事”想询问,也有幸找到了一位“打柴人”,可是,却因“打柴人”的语言问题,使得不仅“山中事”依然横亘胸中,而且询问的兴致也开始索然。近日对我而言的“打柴人”,有针对性地指向了一本汉译名著。该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些信息:论创造性———朱熹、怀特海和南乐山的比较研究,“海外儒学研究前沿丛书”,主编安乐哲、杜维明,执行主编彭国翔,[美]白诗朗著,陈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一本看上去就勾起人强烈阅读欲望的著作,阅读之初,在“总序”的环节中,就被表述思想的外在语言挡在了门外。这里所说的将人挡在门外的外在语言,不是指文字使用了什么外文的或古代汉语的表述方式,而是指作者在使用现代汉语的时候,却出现了好多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