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疗救”、纯文学、轻小说
味着,现在的年轻人“像住在小村的居民,跟‘伙伴’一起在‘小世界’混日子。这就是他们感到幸福的根本原因。……他们几乎找不到能打破日常生活闭塞感的,具有吸引力且不难理解的‘出路’。……他们想做点什么,不要保持现状。不过,不知道做什么好。”(同上)如上,我们可以理解青少年为何不想看“纯文学”。传统的“纯文学”为读者启示了一个比日常生活更大的世界,让他们感受、接触到某种人的真实生活。可是这种作品可能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却无法启示更大的世界,很难投入感情,因而无法产生接触到真实的感觉。您所提到的近年来的日本文学也同样,它们通过身边琐事描述心灵的“伤”形成疗愈或救济的主题,但是万一读者对其中的身边琐事不能认同,就无法在读者的心里产生共鸣,不能形成感情的共同体。现在,人家纷纷说起的文学的边缘化,不外是纯文学的不畅销,或者衰退。其实年轻人看的文学作品不少。轻小说是代表性的例子。谷川流的《凉宫春日》系列卖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