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文学的“疗救”、纯文学、轻小说

好们可能不认同,但是“二次创作”的话,采用大家都认同的character、世界观等,可以相互沟通。也可以参加Cosplay,扩大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如上对“轻小说”或动漫的爱好,参与同人活动基本上都是娱乐,跟阅读“纯文学”属于不同层面。但是不少年轻人都在这些“娱乐”上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好像这对他们非常重要。我估计他们重视的不一定是作品本身,而是跟同好们的交流。问:显然您已经在提示我们“轻小说”与动漫流行背后的心理与社会原因,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答:这种年轻人的心理背后存有他们对社会以及传统的文学的隔阂。首先说他们和社会的隔阂。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感到社会已经固定,自己能参与并发挥作用的机会几乎没有,自己好像扮演着被社会分配到的角色。日本青年评论家宇野常宽这样描述这种心理和阅读characte的关系:“把过日常生活的小共同体(家庭、同班同学、朋友等)当做一种‘故事’,并且把在那儿被分配到的(相对的)自己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