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与治理:国家认证能力辩正
律约束,纪律也就成为无所不在的监控。20多年来,正是秉持着对监控型社会的强烈反思,大卫·利昂孜孜不倦地写了一本又一本书,2001年的《监控型社会:对日常生活的监视》(Surveillance Society: Monitoring Everyday Life,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1)堪称《一九八四》的新世纪版,还有2003年的《作为社会分类的监控:隐私、风险与数字歧视》(Surveillance as Social Sorting: Privacy, Risk and Digital Discrimination, Routledge 2003)和《9·11后的监控》(Surveillance after September 11, Polity 2003),以及2009年的《识别公民》(Identifying Citizens: ID Cards as Surveillance, Polity 2009)。这些书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现代国家治理越来越依赖基于个人资料的数据库的后果是什么?不过,他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吉登斯一样,他们都认为监控能力及其扩张是现代性的一部分,是自由主义的一部分,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当然,本文的主旨并非控诉现代国家滥用监控权的“血泪史”。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事物也总是一体两面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