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四库全书》背后的故事

校(后改为总校),覆校校好后汇交提调,若没有问题就装订成正本。这些抄成的正本还要由总阅或总裁抽阅,然后进呈乾隆御览。最后,经各环节修补好的《四库》正本交武英殿收掌官收掌。这样,《四库全书》就算修成了。从上面几个基本而重要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较为清晰的四库馆印象。作者的拷问并未停止,还在不断发掘、揭示四库馆背后的多种现象,以及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复杂变数。一是助校现象。《四库》编修中普遍存在着助校现象。助校分为居家助校和游走于各家的助校。前者往往为馆臣家处馆或入幕者,助主人校书是其处馆或入幕的分内工作。后者辗转于各家,为多人校雠,与馆臣的助校关系较松散。只有了解了助校现象,我们才能解决四库学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例如,为何有的馆臣的工作量大得惊人?原来他们背后都有助校在帮忙。最典型的是总纂官纪昀,他能够遍校群书,修订《总目》提要,其实也多得助校相助。可以说,《四库全书》并不都是馆臣编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